当今畜禽生产中,生产者和营养师对日粮能量水平、氨基酸质量浓度和比例及最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选择价格合适、品质优良且容易储存的饲料原料,采用适当的原料加工方式来配制饲料,对畜禽养殖场获益非常重要,但饲料原料的储存及加工工艺目前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良好的饲料储存及加工规范常被大家忽视。文章将讨论储存条件及加工技术对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影响及如何预防饲料原料的品质变化。
1、饲料原料概念及来源
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饲料原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及谷物等11个品种。在我国制定配方都是按照国家的饲料原料标准含量制定的,即使各个饲料公司都按照标准制定配方,但是因为地域的差异,气候差异较大,所以饲料配方差异也很大,即使是同一种饲料,也会因加工方法和品种等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也会不同,即便饲料原料来源相同,配方相同,但是由于加工条件的不一致,不同批次间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动物发挥最大生长潜能的前提条件是饲料配方的营养水平,饲料配方营养水平高低又是由饲料原料养分含量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原料,制定出合理的饲料配方,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2、原料的选择和贮藏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配制都是决定饲料品质好坏的关键,根据饲喂的动物来配制饲料,不同动物需要的饲料营养成分不同,如在配制猪饲料时,应该注意霉菌及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对猪生长潜在的危害。配制鱼虾料时需要高蛋白的饲料原料,且要严格杜绝饲料原料中含有毒物质。饲料原料储存时尤其要注意由外界环境造成的不必要污染,从而引起发霉,霉菌毒素的生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要选择恰当的储存方式,保证饲料原料的品质。
最近几年饲料原料面临紧缺局面,生产者为了提高效益,对原料进行掺假,这就给饲料生产带来了害处,使得企业人员在原料储备上要严格控制检验,检测所购原料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质量标准,正确选择原料,保证饲料生产安全,杜绝掺假饲料进仓。再者,由于目前饲料检测设备的局限,一些饲料企业对农药残留和污染原料未加检测,因此,这就成为饲料生产安全的一大隐患,应该引起饲料行业的足够重视,这样才有利于饲料行业的发展,为养殖业带来益处。
3、原料加工处理
在饲料原料加工过程中,饲料中的小型杂质往往被生产者忽视,由于这些小型杂质含有复杂的成分,会成为有害微生物滋生的场所,并且原料可作为其培养基,使有害微生物快速生长,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恶化饲料品质,这也是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饲料生产中,小型杂质的清除有利于饲料的安全。
在饲料加工工艺上许多因素可造成有毒物质在饲料中的残留,其中最主要的是饲料生产工艺设计、饲料机械制造和工作精度造成的。在生产中,如果能在设备选择和工艺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可以使有害物质残留减少。如螺旋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等,这些设备由于结构的原因会存在残留,所以在设计这些设备时,应该具备能使物料容易进入和易于清理的设计要求。有一些饲料的生产要具备吸风除尘系统,设置独立风网,如添加药物的复合预混料生产就要经过这样的处理,进而使饲料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4、储存期间饲料原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4.1 糖类
饲料原料主要是谷物类,含有大量淀粉,因此淀粉是饲料原料中主要的糖类,饲料中的淀粉被消化利用是在α和β淀粉酶作用下被分解成糊精和果糖发挥作用的。所以在高温环境下,会引起糖类发酵,产生乙醇和醋酸,使饲料产生酸味,改变饲料原有风味,降低饲料营养价值。另外在储存过程中,当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5%或大于75%时,使得淀粉酶活性增强,导致淀粉被水解,由于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增加了水分含量,饲料中的糖分也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了饲料中糖分含量,从而减少了饲料中干物质含量。
4.2 蛋白质
在储存期间,饲料原料中的粗蛋白质量几乎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含氮混合物较其他成分的变异缓慢,不易从饲料中流失,有时可能会因为糖类的减少而略增,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溶解度和消化率会降低,另外,当饲料原料被霉菌污染时,产生霉菌毒素。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饲料被黄曲霉污染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使饲料原料品质恶化。还有一些常见的饲料原料,如鱼粉、羽毛粉和血粉等均易被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所污染,严重降低饲料原料品质,从而给动物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原料的选择和保存是十分重要的。
4.3 脂肪
有些饲料中脂肪含量很高,如油饼和花生饼类,这些脂肪很容易自动氧化分解,产生异味,也破坏了脂溶性维生素,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为防止饲料氧化,一般添加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如丁香、花椒和茴香等,这些对饲料安全及防止脂肪变质有效,且无污染,无不良反应。合成氧化剂用的较多的是乙氧基喹啉等,效果较好。储存温度和湿度升高时,脂肪酶分解能力增强,很快使饲料产生腐败,这也是因为霉菌在高湿高温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霉菌毒素使脂肪酶活力增强所致。因此在储存过程中脂肪含量的变化也决定于储存的温度和湿度。只要储存环境适宜,会减少脂肪的损失。
4.4 矿物质和维生素
饲料原料中除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在储存时,除了特殊状况外,通常其含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而维生素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流失。饲料中脂溶性维生素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色素含量就会因温度、光、湿度、储存期及霉变而发生很大变化。以苜蓿为例,-9——15%条件下,半年储存期约损失胡萝卜素10%。室温下则损失60%——75%。如果发霉,短期内便损失 98%。饲料原料在储存时流失最大的是维生素e,其在有氧环境下,储存190d,流失大约62%——67%。此外维生素a和维生素d亦易因氧化而降低效价。
5、饲料原料品质保护措施
5.1 控制入库原料水分含量
水分是饲料原料安全储存的重要指标,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引起霉菌和昆虫的污染,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恶化饲料品质,从而引起畜禽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水分在低于10%——13%时,可抑制大部分微生物和昆虫的产生。当然,许多原料处理时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可能使其达到相当干燥的程度,所以入库原料必须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另外水分含量过高就会使原料在储存过程很容易受到霉菌污染,采用防霉剂来控制霉菌滋生亦是有效的措施,控制霉菌生长就可以减少霉菌毒素产生。然而,防霉剂不能去除原料中已有霉菌毒素,因此必须在霉菌污染发生前尽可能早的制定霉菌控制措施。
5.2 饲料原料库应保持通风、干燥和避光
通风、干燥和避光是饲料原料库应该具备的条件,霉菌的迅速繁殖生长是受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时,霉菌就会快速繁殖滋生,产生大量霉菌毒素,恶化饲料品质。因此,饲料原料库湿度应控制在低于65%为宜。避光是为了保证饲料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有研究表明,光线对饲料品质变化具有催化作用,光线会引起脂肪氧化,破坏脂溶性维生素,蛋白质也会因光线而发生变化,因此饲料原料要避光保存。在仓库中为了减少水分含量,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如储存方式,仓库设计等。
5.3 消毒和灭虫
储存在仓库中的原料易受到昆虫的污染,昆虫除了咬食污染饲料外,还会引起温度和湿度的提高,昆虫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最适宜昆虫繁殖的温度约为29℃,昆虫的生活周期约30d,繁殖的非常快。当温度低于15.5℃时,繁殖很慢,甚至停止,当温度高达41℃或更高时,很难生长繁殖,几乎不会存在,因此要定期灭虫,保证饲料储存期。微生物也是饲料原料污染的一种途径,像有些饲料原料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如蚕蛹、肉骨粉、鱼粉和骨粉等动物蛋白质类饲料,对这些易被微生物污染和侵害的原料可定期用甲醛溶液加高锰酸钾密闭熏蒸,这样可以达到预防和杀虫效果。这类蛋白质饲料一般用量不大,也可以采用塑料袋贮存,为防止受潮发热霉变,用塑料袋装好后封严,放置在干燥且通风的地方,保存期间要勤检查温度,如有发热现象要及时处理。
5.4 油脂要密闭保存,加抗氧化剂
油脂作为能量类饲料原料,含有很高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为了使其在储存过程中,不被氧化,发生酸败,首先要找出引起其氧化酸败的主因,研究表明,油脂之所以容易被氧化,发生酸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如光照、温度和湿度改变,都会引起其氧化酸败。油脂类饲料原料蛋白、维生素和脂肪含量较高,其表面无保护层,当有很强的光照,高温高湿环境下就会快速氧化酸败。所以避光、低温和低湿也是防止油脂类饲料原料变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另外一些油脂饲料原料中还可以加入抗氧化剂,阻止其氧化的发生,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 5保持饲料原料粒度完整性
一些颗粒性的饲料,在储存时为了避免饲料营养成分损失,要保持其粒度完整性,不要经过粉碎,过筛,因为粉碎程度越高,则营养成分损失越严重。保持其本身的性状,使自身营养成分,如蛋白、维生素和脂肪等含量不发生变化。从而也更好的保证了饲料生产的安全性,为畜禽动物健康生长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