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内部审核有时也称为第一方审核,即由组织自己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
一、内部审核的特点
内部审核是由机构内部具备资格的人员实施的质量审核,具阶段性的特点,其审核范围覆盖整个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部门和活动。
二、内部审核的目的
内部审核的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
1、保证管理体系完全按照计划要求正常运行。
其中包括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方针是组织总方针的组成部分,但都必须具有明确的号召力。
(2)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展开和落实,尤其在作业层次上质量目标必须是定量的。由上而下的逐级展开。质量目标的内容,应与质量方针提供的框架相一致且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和满足要求的所有内容。
2、识别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控实施有效的预防。
对管理体系的总体效果、适应性及其对资源适应性做出评价。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的执行情况,即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活动,包括技术的、管理的、以及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的运行情况。内审就是对这些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审核,也就是对前段时间工作的查缺补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内部审核的对象
内部审核主要是针对组织的所有部门、组织的所有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要素,并通过现场管理来展开。
(1)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2)主要是检验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及其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等。
四、内部审核的依据和方式
内部审核的依据包括:组织建立的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作和作业指书;国家质监总局第163号令、评审标准、有关法律法规;检验检测术标准和规范。
内部审核的方式不仅有全面审核、部门审核、活动审核,还有「水平」审核和「垂直」审核。一般情况下,内部审核的频次是一年一次,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就需要临时增加一次内部审核。
五、内部审核的策划
内审策划是一项准备工作,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审核计划,准备审核用的工作文件和资料、编制审核表、发出审核通知等
为了确保策划成功,组织应做到:
(1)计划落实,其中包括计划制定、批准,采取必要措施让审核组和受审核方充分了解。
(2)责任落实,即审核组分工明确、受审核方做好准备
(3)工作文件落实,即各类审核用文件、表格齐备,能让使用者更便于理解和应用。
六、内部审核的实施
内审是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内审策划,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成立内审组,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发出内审通知,通知至少要提前一周发出,召集内审预备会和首次会议。为了确保策划成功,应该在审核组内部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在此期间,内审员要独立于被审核活动。尤其强调审核的原则,即公正性和抽样性,
内审的实施就是展开现场审核活动。通过首次会议,确定了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内容、方法及程序,之后,按照内审计划,开始部署实施。
1、内审员需要收集客观证据,严格按照核查表进行。
采用查、向、听、看、考的方式来获取第一手资料,询问上次内审中对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观察试验现场,考核检验人员的操作程序,并做好现场审核记录
现场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四个主要方面
(1)机构:
企业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2)人员:
企业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利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企业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并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营的记录,记录包含能力要求的确定、人员选择、大员培训、人员监置、人员授权,这一系列的工作均应记录存档
(3)场所环境:
企业除了应有固定的场所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之外还应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内务管理程序,不相容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4)设备设施:
企业是否配备了满足运行流程的设备和设施,设备和设施是否满足了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等。
内审员在审核时首先查看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文件,依据各种管理程序文件依次展开审核。
2、内审员通过过程参与、旁观、询问、考核等方式,取得第一手材料,随时记录现场审核记录。
由于审核记录是形成审核报告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力争做到记录的有效性和合适性,确保材料客观公正。
审核记录还可以记录与审核对象有关的信息。
内审员可按照核查表,逐项填写,根据材料,汇总分类。
3、内审组把审核结果汇总整理成书面材料,形成不符合项和观察项记录。
对于不符合项的判定,取决于该结果是否直接与管理体系标准或被审核方的一个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相违背;
现场审核记录能否提供明显的证据支持所做的判定。
这就要求判定不符合项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以内审员核查表上记录的客观证据为基础;
与标准或体系文件某个特定要求直接相关,应是在审核过程中,在审核范围内所发现的事实;
对所提出的不符合事实,应在核查表上有记录,作为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
观察项是指直到审核结束时,尚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内审员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只是可疑,没有足够的客观证据支持。对于观察项,被审核方应引起注意,进行自查,相应地采取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内审组召开末次会议。
其目的是将审核结果和审核报告提交被审对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便于采取纠正措施。
末次会不是内审的终端,意味着只是现场审核阶段审核结束。
之后还要对受审核方进行验证审核,即跟踪审核,跟踪审核是内审的延续,是审核的一部分。
因此,在规定整改时间期限内,内审员要随时跟踪纠错进展。直至关闭不符合项和观察项。关闭不符合项,需要在组长的组织、监督下,输入下次内审。关闭情况应写入内审报告,输入管理评审,作为持续改进的证据。
5、形成内审报告。
内审报告是对内审活动中发现的客观证据和观客结果的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
内审审核报告要力求客观,对事不对人,应客观具体、突出重点、事实清楚、数据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内审报告由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审核结果应在所有审核观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并在末次会议后于规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交质量负责人。经批准后,及时分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
至此,内审工作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工具,重点是促进机构内部质量活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