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这个国家的富足为其吸引来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简直不堪重负。目前美国从全球大约150个国家进口食品,然而负责监管全美八成食品供应的fda只能检查其中的不到1%。许多关口甚至根本不进行检查。
但这并非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让其他国家的食品质检部门分担fda的安检负担。中国也可包括在内。
美国媒体近来对进口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甚是关注,先有含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后有含抗生素的海产品。媒体的渲染使要求fda“采取些行动”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这场喧闹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虽然中国可能已是美国第三大食品和农产品供应国,但违反美国食品安全规定最严重的却并非中国。根据fda的纪录,2006年被该机构扣留的印度和墨西哥食品要多过中国。
再说说中国,中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早已建立起确保出口食品质量的制度。实际上,国家质检总局本该是fda在保护美国消费者利益上的最大盟友。
根据中国的出口食品质量规定,只有在国家质检总局注册并通过地方质检部门认证的加工厂才能生产出口食品。在中国45万家食品企业中,只有1.27万家取得了这一资格。取得许可证的食品加工商在生产出口食品时,要通知地方质检部门,而后者必须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派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并对成品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人员要对出口供应商、原材料、生产程序和成品进行全方位评估,所有这些手续完成后方可发放出口认证。然而在美国媒体曝光的这些有问题的中国食品,几乎都不是产自获得官方认证的企业。
尽管中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但美国政府及机构并不承认中国官方认证的有效性。其结果就是中国这45万家食品企业都可以生产出口美国的食品,而fda又很有可能发现不了问题。在中国,这些产品可以伪装成其他商品逃过质检部门的视线,进而导致大量问题食品涌入美国。这也正是每当美国媒体曝光新的中国食品质量问题时,中国方面都会恼怒不已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在阻截这些问题食品的第一个环节上采取行动了。
见效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fda承认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要求中国食品出口商首先在国内取得认证。此举可以将食品生产商的范围缩小到那1.27万家最值得信任的中国官方认可企业,这样中国质检部门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就为制造商几fda分担了一部分负担。这种办法并不是要分担责任,但是,有两国监管部门的“眼睛”监视总比只有美国单方面监管要好得多。
香港这个95%的食品供应都依靠外部输入的城市就采用了该模式,香港食物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与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行政上的程序,来确保蔬菜、鱼类、鸡蛋和禽肉制品在进入香港前符合质量标准。当问题出现时,食品安全中心会与国家质检总局对相关的生产厂或企业进行联合调查。而且双方会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美国在开始阶段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模式来保护本国的消费者。
若从中国的利益角度出发,改进食品安全制度以保障出口质量也至关重要。不过国内消费者同样需要质量合格的食品。因此,中国方面也在下大力气改进质量监督制度。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就首次公布了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的白皮书。这份文件对当前的制度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五个需要改进的方面,其中包括对生产原材料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并扩大检查范围、提高检查工作的质量等。 还有证据显示,中国的食品生产商正在努力改进生产程序和提高自身素质。这一点从已采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标准的中国制造商的数量上就可见一斑。haccp是目前在全美食品业广泛应用的一套最完善的质量保障标准,其作用在于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在实际工作中消除这些漏洞。截至2006年底,已有3,063家中国食品生产商采用了haccp标准,而且2007年以来又新增加了400家。
尽管美国改进联邦食品安全法规和体制的措施值得赞赏,但fda是不可能抓住每一只“苍蝇”的。与外国监管和质检部门合作能减轻fda的负担,让它将注意力集中在风险最大的国家和产品上。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