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乙酸营养型(acetotrophic):能利用、消耗乙酸的营养型。
2.乙酰辅酶a途径(acetyl-coa pathway):一种自养营养型固定co2的途径,广泛存在于专性厌氧的产甲烷细菌、同型乙酸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中。
3.酸性矿排出的水(acid mine drainage):微生物氧化硫铁矿产生的含有h2so4的酸性水。
4.嗜酸菌(acidophile):生物体能在较低ph下生长得最好。
5.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使底物达到反应状态所需的能量。
6.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一种调控蛋白,在正调控中,它与dna上专一位点结合,激活转录。
7.急性(acute):短期感染,通常是以剧烈发作为特征。
8.好氧菌(aerobe):生物体在呼吸中利用o2,一些生长时需要o2。
9.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不能呼吸氧气但是有氧气存在时也不会影响生长的微生物。
10.藻类(algae):光合营养型真核微生物。
11.嗜碱菌(alkliphile):能在高ph下生长得最好的生物体。
12.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具有两个结合位点的酶。这两个位点分别为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变构位点(效应物结合位点)。
13.阿米巴样运动(amoeboid movement):生物体以细胞质流动进行移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14.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一组酶,每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正确的氨基酸与trna连接。
1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coside):同链霉素相同的一类抗生素,含有糖苷键连接的氨基糖基团。
16.合成代谢(anabolism):细胞内所进行的全部生物合成反应。
17.厌氧菌(anaerobe):生物体在呼吸中不需o2,它们的生长可以被o2抑制。
18.厌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由so42-或no3-等物质代替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
19.无氧氨氧化(anammox):无氧条件下氨的氧化。
20.无氧的(anoxic):指缺乏氧的环境,通常也是高度还原的环境(低的e0’)。
21.不生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不产生o2的光合作用。
22.天线色素(antenna):在光复合物中,将能量传递至反应中心的捕光色素分子。
23.抗生素(antibiotic):一种由微生物体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其它微生物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24.反密码子(anticodon):在trna分子中的三个碱基序列,它在蛋白质合成中与密码子碱基配对。
25.抗原性漂变(antigenic drift):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微小变化。
26.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由于流感病毒基因再分配而引起的抗原较大变化。
27.抗菌剂(antimicrobial agent):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微生物体生长的化合物
28.抗菌药物抗性(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微生物体获得的一种能力,能够在原来敏
感的抗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生长。
29.反向平行(antiparallel):在双链dna中,一条链方向由5’→3’,另一条链方向由3’→5’。
30.防腐剂(antiseptic,germicide):能够杀死或抑制微生物体生长并且对活体组织没有毒害作用的化学试剂。
31.古细菌(archaea):一群在系统发育上相关的原核生物,与细菌截然不同。
32.人工染色体(artificial chromosome):一个克隆载体能够携带非常大的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而存在于细胞内,非常像细胞内染色体。应用最广的有细 菌人工染色体(bacs)和酵母人工染色体(yacs)。
33.无菌操作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培养基及其他无菌物体保持无菌的方法。
34.天冬苯丙二肽酯(aspartame):由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的一种非营养增甜剂,后者作为甲酯。
35.abc(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transporter]:由三种蛋白组成的膜转运系统,其中一种水解atp运输特异的营养物进入细胞的蛋白。
36.atp合成酶(atp synthase):一种镶嵌在细胞质膜上的多蛋白酶复合体,能够将催化atp的合成与质子动力的消耗偶联起来。
37.弱化作用(attenuation):控制基因表达的一种机制。在转录起始后,全长mrna产生前这段时间区域内典型的转录被终止。
38.高压灭菌锅(autoclave):利用高温和高压蒸汽杀死微生物体的一种灭菌设备。
39.自溶(autolysis):自发的细胞溶解现象,通常是由例解素的作用引起。
40.自养生物(autotroph):能够以co2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合成自身所需原料的生物。
4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突变后表现出对某一种营养物质需求的微生物个体。
b
1.细菌(bacteria):一群在系统发育上相关的原核生物,与古细菌截然不同。
2.类菌体(bacteroid):指在豆科植物根瘤中形态上畸形的根瘤菌细胞,能够固氮。
3.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一种含有视黄醛的膜蛋白,由某些极端嗜盐菌产生,能够形成由光介导的质子动力。
4.细菌叶绿素(bacteriochlorophyll):不生氧光养生物的叶绿素色素。
5.杀菌剂(bacteriocidal agent):一类能杀死细菌的试剂。
6.抑菌剂(bacteriostatic agent):一类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试剂。
7.嗜压的(barophilic):指生物体在压力大于1atm下也能生长很好。
8.耐压性(barotolerant):指生物体在提高压力下也可以生长,但在大气压下生长得最好。
9.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在一固定体积的封闭系统内培养微生物。
10.二分裂(binary fission):细胞扩大到最小体积的二倍后进行的细胞分裂。
11.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微生物来完成特定的化学合成。
12.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水样本微生物耗氧特性。
13.生物膜(biofilm):带有多孔黏液物质并且附着于一个表面上的微生物细胞菌落。
14.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研究以生物为媒介的化学转化。
15.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运用计算机工具去获得、分析、存储和访问dna和蛋白质序列。
16.生物战争(biological warfare):使用生物试剂使人失去战斗力或杀死他们。
17.生物整治(bioremediation):通过微生物清除油、有毒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
18.生物合成青霉素(biosynthetic penicillin):提供特异侧链前体物给生物体,来进行青霉素特异形式的生产。
19.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体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以用于工业生产。
20.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利用微生物完成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是非常昂贵的或非生物手段不能完成的。
21.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一类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杂环的抗生素,青霉素便是其中一种。
22.黑烟囱(black smoker):指极端热(250-350℃)的深海温泉喷发出的热水和各种矿物质。
23.肉毒杆菌中毒(botulism):因摄取含有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所产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
24.酿造(brewing): 生产酒精饮料,如将麦芽通过发酵生产啤酒。
25.广谱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能同时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c
1.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在许多自养生物中存在的固定co2的生化途径。
2.罐装(canning):在密闭容器中封装食物并通过加热杀死存活的微生物的过程。
3.荚膜(capsule):存在于某些细菌最外层的多糖或蛋白质,通常非常粘滑。
4.羧酶体(carboxysomes):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晶状体包涵体。
5.基本温度(cardinal temperature):某种有机体生长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
6.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在光合作用膜中与叶绿素并存的疏水性附属色素。
7.携带者(carrier):无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疾病的感染个体。
8.分解代谢(catabolism):细胞内能够产生能量的(一般是atp)反应。
9.催化剂(catalyst):一类能加速化学反应而自身在反应过程中不消耗的物质。
10.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美国公
共健康服务机构,监测疾病动向,向社会和健康防护专家提供疾病信息,是对疾病预
防和治疗监督的公共机构。
11.细胞(cell):生命物质的基本单位。
12.化学渗透(chemiosmosis): 将atp 合成与质子动力的消耗偶联起来的过程。
13.化能无机营养生物(chemolithotroph):能够通过氧化无机化合物获得能量的生物体。
14.化能有机营养菌(chemoorganotroph):能够通过氧化有机化合物获得能量的生物体。
15.恒化器(chemostat):是一种用于进行连续培养微生物装置。在这种培养情况下生长速度和细胞数目都可以被独立地控制。
16.趋化性(chemotaxis):生物体直接朝向或背向化学浓度梯度的运动。
17.化疗试剂(chemotherapeutic agent):一类在体内使用的抗微生物制剂。
18.几丁质(chitin):存在于真菌和藻类细胞壁中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物。
19.叶绿体(chloroplast):光合营养的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器。
20.叶绿素(chlorophyll):光合生物中启动光合磷酸化过程的含有镁的卟啉,对光敏感。
22.绿色体(chlorosome):雪茄形组织,存在于绿色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细胞周围,含有23,天线色素细菌叶绿素(c,d,或e)。
24.染色体(chromosome):遗传物质,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以环形存在,在真核生物中是线形,它携带有决定细胞功能的基因。
25.慢性(chronic):长期感染。
26.纤毛虫(ciliate):以许多被称为纤毛的短的附属物进行快速运动为特征的原生动物。
27.硬化(cirrhosis):正常肝脏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纤维化。
28.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经过一系列循环反应,最终能使乙酸转化成两个co2分子。
29.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可重组外源dna并使其得以复制的遗传单位,通常是一种质粒或一种噬菌体。
30.密码子(codon):位于mrna中的三个碱基序列,编码一种氨基酸。
31.辅酶(coenzyme):一类非蛋白成分的小分子,可以作为酶的一部分参与催化反应。
32.共同代谢(cometabolism):指有一种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还有第二种有机化合物的代谢,它可以作为初级能量来源。
33.日用化学药品(commodity chemical): 低价的,主要以批发形式销售的化学药品,如酒精。
34.共源流行(common-source epidemic):单一污染源感染大多数人引起的流行。
35.相溶性溶质(compatible solute):是积累在细胞质中用于调节水活性的分子,但并不抑制生物化学过程。
36.互补(complementary):核酸序列之间互相能够碱基配对。
37.复合培养基(complex medium):由化学成分不确定的物质如酵母膏和牛肉浸膏所组成的培养基。
38.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婴儿出生时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梅毒。。
39.分生孢子(conidia):真菌的无性孢子。
40.接合(conjugation):在原核微生物中,可通过细胞之间的接触并由质粒介导使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至另一个细胞。
41.泉古生菌(crenarchaeota):古生菌的一个门,包括超嗜热原核生物和寒冷生境中的原核生物。
42.内嵴(cristae):线粒体(折叠)的内膜(系统)。
43.培养基(culture medium):能溶于水且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许多营养物质。
44.细胞质(cytoplasm):细胞的液体部分,细胞膜构成了它的边界,但不包括细胞核(如果核存在)。
45.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细胞具有的渗透性的屏障,可使细胞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46.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细胞的主要细胞支架,以排列的微丝维持细胞的形态。
d
1.净化(decontamination):处理某类物体或非生物表面,使其能够被安全地使用。
2.合成培养基(defined medium):已知其精确的化学组成成分的培养基。
3.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在厌氧呼吸中no3-被还原成气态的氮化合物,主要为n2。
4.消毒剂(disinfectant):只能用于非生物体的抗微生物制剂。
5.消毒(disinfection):清除非生物物体或表面的微生物。
6.歧化反应(disproportionation):一个化合物分裂成两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其中一个比原始化合物更容易被氧化,另一个更容易被还原。
7.蒸馏饮料(distilled beverage):指经蒸馏被浓缩的酒精饮料。
8.分裂体(divisome):和原核生物细胞分裂相关的一种蛋白复合物。
9.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和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10.dna指纹分析(dna fingerprinting):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测定某组织样品中dna的来源。
11.dna回旋酶(dna gyrase):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酶,在dna中引入负超螺旋。
12.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以反向平行的dna链为模板,按照5’→3’方向催化合成新链dna。
13.dna 疫苗(dna vaccine):利用病原体的遗传物质引起免疫应答反应。
域(domain):生物学分类的最高标准。
e
1.生态(ecology):在自然环境中,对有机体的研究。
2.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生物体与它们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
3.电子受体(electron acceptor):在反应过程中能够从其他物质得到电子,从而处于还原状态的物质。
4.电子供体(electron donor):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提供电子给电子受体,从而处于氧化状态的物质。
5.新发性传染(emerging infection):在过去的20年中发病率不断提高的传染病或在不久的将来其威胁会上升的传染病。
6.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一直存在但通常发病率低的疾病。
7.吸能(endergonic):需要能量。
8.内生孢子(endospore):由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的一种高度抗热,厚壁的分化结构。
9.内共生(endosymbiosis):自由生活的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转化为(真核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细胞器。
10.富集培养(enrichment culture):采用特殊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11.酶(enzyme):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蛋白催化剂。
12.流行病(epidemic):限于某个地区,具有高发病率的疾病。
13.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传染病的发展、分布和控制。
14.真核(eukarya):所有的真核生物。
15.真核生物(eukaryote):具有膜包围的细胞核,通常还有其它细胞器的细胞。
16.广古生菌(euryarchaeota):古生菌的一个门,包括早期的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菌、热源体和一些海洋种类。
17.进化(evolution):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上的改变导致了在一个种类中新种或变种的产生。
18.放能(exergonic):释放能量。
19.外显子(exon):在一个断裂基因中,具有编码功能的dna序列(与内含子比较)。
20.指数生长(exponential phase):微生物生长,即在一固定的时期内,细胞数目成倍繁殖。
21.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携带必要的调节序列,可使克隆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克隆载体。
22.极端嗜盐菌(extreme halophile):一种生长依赖于高浓度nacl(通常大于或等于10%)的细菌
23.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在一种或几种极端的物理或化学条件如高温、低温及低ph 值下生长 的最好的微生物。
24.极端酶(extremozyme):存在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物理极端情况下仍具有功能的酶,例如,高温或低ph。
25.胞外酶(exoenzyme):由微生物产生的并分泌到环境中的酶。
f
1.兼性菌(facultative):生物体在有氧或无氧存在情况下都能生长。
2.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代谢途径的最终产物可减弱代谢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
3.发酵(fermentation):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代谢,在此过程中,该化合物既作为电子供体又作为电子受体,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4.发酵罐(fermentor): 进行工业发酵的容器。
5.鞭毛虫(flagellate):以一根或更多的具有类似鞭打功能的鞭毛进行运动的原生动物。
6.鞭毛(flagellum):原核生物中一个长而细的细胞附加体,对细胞的旋转与运动起作用。
7.病媒(fomite):活病源污染的无生命体,它能将病源转移到宿主。
8.食物感染(food infection):由于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导致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9.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food intoxication):由于摄取已经含有微生物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疾病。
10.食物腐败(food spoilage):食品在外观、气味及口味上的变化,使之不能被消费者接受。
11.自由能(free energy(g)):能够用来做功的能量g0ˊ 是标准状态下的自由能。
12.ftsz:一种关键的细胞分裂蛋白,能够沿分裂平面形成环促进细胞的延长。
13.真菌(fungi):具有坚硬的细胞壁、无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14.杀真菌剂(fungicidal agent):一类能够杀死真菌的试剂。
15.抗真菌剂(fungistatic agent):一类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试剂。
16.融合抑制剂(fusion inhibitor):一种合成的能够与病毒糖蛋白结合的多肽,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
g
1.气泡(gas vesicle):细胞质内充满气体的结构,结合有蛋白,可使细胞具有浮力。
2.基因(gene):一段dna,它指定一种蛋白质、一个trna或一种rrna。
3.基因家族(gene family): 生物内,一些基因在序列上与另外一些基因相似。
4.基因破坏(gene disruption):一种遗传学技术。通过在某基因中插入带有选择标记的dna片断使其失活。插入的片段称为盒,插入的过程则为盒式诱变,也称为基因敲除。
5.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的转录和/或翻译。
6.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导入一个正常基因的拷贝取代发生功能障碍的基因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7.传代代时(generation time):群体微生物细胞增殖一倍所需的时间。
8.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在体外对dna进行分离,操作,重组及表达的过程,构9.建基因修饰生物。
10.遗传图谱(genetic map):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图。
11.基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利用基因工程改进或改变某种生物的基因组。gm的缩写也用于基因修饰作物(gm crops)和基因修饰食物(gm foods)。
12.基因组(genome): 细胞或病毒内全部的基因。
13.基因组学(genomics):包括绘制、测序、分析和比较基因组的学科。
14.基因型(genotype):微生物明确的遗传构成;细胞染色体及其所代质粒的全部序列。
15.糖酵解(glycolysis):将葡萄糖发酵产生atp和各种发酵产物的过程也叫作embden-meymerhof 途径。
16.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negative):一种原核细胞。细菌细胞壁含有较少的肽聚糖,且具有细胞外膜。由脂多糖,脂蛋白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大分子组成。
17.革兰氏阳性细菌(gram-positive):一种原核细胞。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缺少革兰氏阴性细胞那样的外膜。
18.基因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一种需能运输过程。在此过程中,被运输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被化学修饰。
19.生长(growth):细胞数目的增加。
20.生长因子类似物(growth factor analog):一类与生长因子类似、能够阻止生物体吸收生长因子的化学制剂。
21.共位群(guild):代谢相关的微生物群体。
h
1.生境(habitat):微生物群体赖以生活的环境。
2.嗜盐菌(halophile):生长需要nacl的微生物。
3.盐杆菌视紫红质(halorhodopsin):一个光驱动的氯离子泵,可以在细胞质类积聚cl-。
4.耐盐菌(halotolerant):生长不需要nacl,但是可以在nacl有时甚至是高浓度的nacl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的微生物。
5.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被突然升温或特定的其它极端因素诱导产生的一系列蛋白质,其功能是帮助部分变性的蛋白质重新折叠。
6.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 filter):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的通气或排气设备中,用于除去各种微粒也包括微生物的一种过滤设备。
7.肝炎(hepatitis):一般由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炎症。
8.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由于群体高比例的免疫,使群体对病源具有抵抗力。
9.乙酸生成作用(homoacetogenesis/acetogenesis):从h2和co2或者从有机物生成乙酸的能量代谢。
10.同源基因 (homologue): 一个基因与另外一个或其它的多个基因拥有共同的进化祖先。
11.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存在于一种生物内的一个基因来源于另外一种生物,是通过遗传交换进行的转移。
12.宿主间的传染(host-to-host epidemic):由于人与人间的接触而传染,以病例的逐渐增加和减少为特征。
13.杂交(hybridization):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通过碱基配对互补形成双链核酸分子。
14.氢化酶(hydrogenase):广泛分布于厌氧微生物中的一种酶,能够吸收或释放h2。
15.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某些厌氧真核微生物的内共生起源的细胞器,能将丙酮酸氧化为乙酸,h2,co2,同时产生1个atp分子。
16.热液喷口(hydrothermal vent):深海的热喷泉,喷出温热(~20℃)至过热(>300℃)的水。
17.羟丙酸途径(hydroxypropionate pathway):一种自养的途径,于绿屈挠菌属和少数古生菌中发现。
18.超嗜热菌(hyperthermophile):一种在80℃或更高温度下生长的原核生物。
名词解释
i
1.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酶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底物通过时转化为产物。
2.发生率(incidence):群体中的病例数。
3.诱导(induction):仅在底物存在时才产生某种酶的过程。
4.工业微生物学(industrial microbiology):大规模利用微生物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产物。
5.侵染线(infection thread):在根瘤形成过程中,根瘤菌属细胞通过纤维素管可以达到并侵染根细胞。
6.抑制(inhibition):由于存活个体的减少或微生物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微生物生长的减缓。
7.整合载体(integrating vector):一种可以整合进宿主染色体的克隆载体。
8.干扰素(interferon):由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蛋白,可以通过信号传导途径诱导邻近细胞中抗病毒基因的转录及抗病毒蛋白的表达。
9.内含子(intron):在一个断裂基因中间插入的非编码dna序列(与外显子比较)。
10.辐照(irradiation):将食品暴露在电离辐射之下,以达到抑制微生物和有害昆虫生长或延迟成熟的目的。
j
1.黄疸(jaundice):由于肝细胞的破坏,肝脏中产生和释放过多胆红素,造成皮肤发黄和眼睛变白。
k
1.激酶(kinase):给某一化合物添加磷酸基团的酶。
2.koch定理(koch′s postulates):一套用于证明某种给定的微生物引起给定某种疾病的标准。
3.古生古生菌(korarchaeota):由超嗜热古生菌组成的一个门,其分支靠近古生菌进化树的根部。
l
1.延迟期(lag phase):指数生长期之前的那个时期,细胞正在进行代谢但还没有进行生长。
2.豆血红蛋白(leghemoglobin):根瘤中与氧结合的蛋白。
3.地衣(lichen):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的共生体。
4.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与多糖和蛋白结合的脂质,是共同组成外膜的主要部分。
5.李斯特氏菌病(listeriosis):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胃
肠道食物感染,可能导致菌血症和脑膜炎。
6.冻干法/冷冻干燥(lyophilization/freeze-drying):真空抽除冷冻食品中全部水分的过程。
7.溶解(lysis):细胞丧失完整性并释放内容物的一种现象。
m
1.磁体(magnetosome):在磁性细菌细胞质中,由磁性微粒(fe3o4)组成的无单位膜包围的结构。
2.减数分裂(meiosis):在配子形成时细胞核分裂,双倍体数目的染色体均分成为单倍体数目,分配到配子中的过程。
3.脑膜炎(meningitis):脑膜(脑组织)炎症,有时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疼、呕吐、脖颈僵硬,通常数小时内昏迷。
4.脑膜炎球菌血症(meningococcemia):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爆发性疾病,表现为败血症、血管内凝血和休克。
5.嗜温微生物(mesophile):最适生长温度在20~45℃之间的微生物。
6.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含有编码特定蛋白质所必须的遗传信息的rna分子
7.新陈代谢(metablism):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
8.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一种产甲烷的原核生物,能利用co2和h2产生ch4或由某些有机物产生ch4。
9.产甲烷作用(methanogenesis):甲烷(ch4)的生物合成。
10.甲烷营养生物(methanotroph):能够氧化甲烷的生物。
11.甲基营养生物(methylotroph):能够生长在含有非c-c键化合物中的生物。
12.嗜氧菌(microaerophile):即一个好氧生物体,只有当空气中氧张力减少时才能生长的生物体。
13.微生物浸矿(microbial leaching):通过微生物活动去除有价值的金属,如从硫化矿中去除铜。
14.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微生物细胞或细胞群周围的环境。
15.微丝(microfilaments):肌动蛋白的丝状多聚体,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见细胞骨架)。
16.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种显微有机体,包括单细胞、细胞群和病毒。
17.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最小抑制浓度-阻止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
18.线粒体(mitochondrion):真核生物的呼吸器官。
19.有丝分裂(mitosis):真核细胞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均分到每个子细胞的过程。
20.混合营养(mixotrophic):一种营养状态,在此状态中以无机物作为能源(电子供体),有机物作为碳源。
21.霉菌(mold):丝状真菌。
22.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p):一类蛋白质,能帮助其他蛋白质折叠或使部分变性的蛋白质再次折叠。
23.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将分离的一段dna插入到可使之复制的载体上。
24.单加氧酶(monooxygenase):此酶催化o2的一个原子结合到底物中,而另一个原子被还原成h2o。
25.发病率(morbidity):群体中发病人数。
26.形态学(morphology):细胞形态。
27.死亡率(mortality):群体中死亡人数。
28.诱变剂(mutagen):能引起突变的物质。
29.突变体(mutant):基因组带有突变的个体。
30.突变(mutation):生物体基因组的碱基序列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31.蕈菌(mushroom):能产生大的可食用的子实体结构的丝状真菌。
32.菌根(mycorrhizae):真菌与植物根之间的一种稳定的共生联合体。
n
1.纳古生菌(nanoarchaeota):寄生性古生菌组成的,非常小的一个门,其分枝靠近古生菌进化树的根部。
2.天然青霉素(natural pencillin):由青霉菌产生的,不添加侧链前体物的母核青霉素结构。
3.负调控(negative control):一种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阻遏蛋白抑制了基因或基因簇的转录。
4.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微生物将nh3转化成no3-的过程。
5.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固氮酶催化的将n2还原成nh3的生物学过程。
6.固氮酶(nitrogenase):在固氮过程中能将n2还原成nh3的酶。
7.不易腐食品(nonperishable (stable) food):拥有延长的保存时间并能够抵抗微生物所造成腐 败的低水活度食品。
8.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
一种非核苷类化合物,通过与病毒逆转录酶催化部位的直接结合抑制其作用。
9.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医院获得性感染。
10.核酸探计(nucleic acid probe):一条可标记的核酸链,用来与其他核酸混合物中的互补分子进行杂交。
11.拟核(nucleoid):构成细菌和古细菌染色体的dna聚集体。
1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一种与核
苷类似的化合物,通过与核苷竞争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
13.细胞核(nucleus):含有基因组的细胞器。
o
1.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一段dna序列,在内部阅读框内不包含终止密码子,如果被转录,可以被翻译成一个已知长度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orf是指在细胞内真正的编码一个蛋白质的阅读框。
2.操纵子(operon):在单一调控位点控制下,一个或多个基因转录成一条rna。
3.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通常只在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个体中才发生的感染。
4.细胞器(organelle):真核细胞质中的一些膜包被形成的结构单位比如线粒体活着叶绿体。
5.直向同源物(ortholog):在一种生物内发现一个基因与另外一种生物的相似,但物种不同。(也看paralog)。
6.爆发(outbreak):在短时间内大量病例产生。
7.外膜(outer membrane):由磷脂和多糖组成的单位膜,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层的外面。
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通过消耗由电子传递所形成的质子动力产生atp的过 程。
9.有氧的(oxic):有氧的环境通常具有高电势(e0)。
10.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通过蓝细菌和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释放o2。
p
1.世界性流行病(pandemic):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
2.种内同源基因 (paralog):一种生物内的一个基因与同一个种生物内的另外一个或多个基因相似,是基因复制的结果。
3.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利用加热热敏感液体(例如水)的方法杀灭致病菌及致腐菌。
4.病源(pathogen):致病的微生物。
5.青霉素(penicillin):一系列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其共同特点是都含有β内酰胺环。
6.肽聚糖(peptidoglycan):由乙酰葡萄糖胺与乙酰胞壁酸相间重复组成的多糖,层与层之间由乙酰 胞壁酸上的短肽交联联结。
7.周质(periplasm):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质膜的外膜与脂多糖层的内膜之间的胶状区域。
8.易腐食品(perishable food):通常是高水活度的新鲜食品,由于易于滋生微生物导致腐败,保存期很短。
9.周毛的(peritrichous):鞭毛生长模式,即围绕细胞表面的许多地方分布有鞭毛。
10.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1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以部分细胞膜包裹颗粒物并使之进入胞内,所进行的摄食颗粒状食物的一种机制。
12.表现型(phenotype):可观察到的生物特性。
13.趋光性(phototaxis):生物体的向光运动。
14.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作用中产生atp的过程。
1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过光驱动的反应合成atp以及将co2固定于细胞物质中的一系列反应。
16.光养生物(phototroph):能利用光作为能源的生物。
17.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蓝细菌中的附属色素复合物,由一分子的藻青素或藻红素与蛋白质耦合组成。
18.,系统发育(phylogeny):有机体之间的进化关系。
19.植烷(phytanyl):一种苯环上带有20个碳原子烃链的化合物,出现在古生菌的类脂中
pi:蛋白酶抑制剂。
20.酸渍(pickling):酸化食物的过程,以防止微生物生长和腐败。
21.质粒(plasmid):一种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无细胞外的形式。
22.点突变(point mutation):涉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
23.极生的(polar):根据鞭毛生长,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生有鞭毛。
24.聚-β-羟丁酸(phb)(poly-β-hydroxybutyrate):原核细胞中一种普遍的贮藏物质,是由β-羟丁酸或其他β-链烷酸或混合的β-链烷酸组成的多聚体。
25.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利用特异性引物和dna聚合酶通过重复循环合成dna,在体外扩增特异dna序列的一种方法。
26.正调控(positive control):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机制,激活蛋白启动基因或基因簇转录。
流行(prevalence):群体中患病者的比例或百分数。
27.引物(primer):一段多聚核苷酸分子,在dna复制中,dna聚合酶在其上结合第一个核苷酸。
28.初级代谢物(primary metabolite): 生长阶段分泌的代谢物。
29.初级生产者(primary producer):利用光将co2合成新的有机物的生物体。
30.初级转录物(primary transcript):转录的直接产物,未经加工的rna分子。
31.原核生物(prokaryote):缺少真正细胞核的细胞。
32.启动子(promoter):dna上的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上rna聚合酶结合并开始转录。
33.蛋白酶(protease):通过水解作用可以降解蛋白质的酶。
34.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一种化合物,通过与催化位点直接结合抑制病毒蛋白酶的作用,阻止病毒的蛋白加工。
35.蛋白质组(proteome):任一时期内存在于细胞、组织和生物内部的所有蛋白。
36.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生物内部,大规模或基因组范围内的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
37.蛋白质细菌(proteobacteria):细菌的一大分支包括许多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比如大肠杆菌。
38.质子动力(proton movtive force):跨膜时由于电荷和水的成分(h 和oh-)分离而使膜处于能量化的状态。
39.原生质体(protoplast):一种去除细胞壁的渗透性保护的细胞。
40.原生动物(protozoa):无细胞壁,非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41.嗜冷生物(psychrophile):最适生长温度为15摄氏度或更低,生长最高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生物体。
42.耐冷生物(psychrotolerant):能够在低温下生长的生物体,但它的最适生长温度高于20摄氏度。
43.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以群体作为整体的健康状况。
44.纯培养(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
45,.黄铁矿(pyrite):普通含铁的矿,铁的存在形式为fes2。
名词解释
q
1.隔离(quarantine):为防止疾病传播限制特别严重的感染患者的行动。
2.喹诺酮(quinolone):一种合成类抗菌化合物,可以作用dna回旋酶从而阻止细菌dna超螺旋结构的形成。
3.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机体中的一种调控系统,只有在同种细胞密度达到一定值时调控事件才能发生。
r
1.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er):光合作用复合物,含有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和几种其它的组成部分,在复合物中发生光合作用电子流最初的电子转移反应。
2.重组(recombination):来源于不同细胞的部分或全部dna分子发生互换,或者组合而成一个dna分子的过程。
3.还原脱氯作用(reductive dechlorination):以氯化的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作用,通常释放出cl-。
4.还原电位(reduction potential):化合物提供电子的内在倾向能力,eo′是标准状态下的还原点位。
5.复发性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n):认为已经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
6.复制(replication):以dna为模板进行的dna合成。
7.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一种调控蛋白,在负调控中,它与dna上专一位点结合,阻遏转录。
8.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一种常被整合入载体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产物通常较容易被检测到。
9.抑制(repression):当某个酶催化反应的反应产物过量时抑制此酶的合成。
10.栖居地(reservoir):活传染源生活区,个体可能在此区域被感染。
11.分辨率(resolution):区分和分离两种物体的能力。
12.呼吸作用(respiration):在o2存在的情况下化合物被氧化的过程,o2作为终端电子受体,通常还伴随着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13.应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 protein):二组份调控系统中的一个成份,是一种调控蛋白,可以被感受器激酶蛋白(见感受器激酶蛋白)磷酸化。
14.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在dna分子上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切开双链dna的一种酶。
15.反向dna旋转酶(reverse dna gyrase):在超嗜热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能向环状dna中引入正超螺旋。
16.反向电子运送(reverse electron transport):电子依靠能量逆热力学梯度移动,使较弱的电子供体构成强的还原剂。
17.反向翻译(reverse translation):通过氨基酸密码表,由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推导可能的mrna或该基因碱基序列的过程。
18.风湿热(rheumatic fever):由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
19.核糖体(ribosome):由rrna和蛋白组成的细胞质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加工厂。
20.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是核糖体的一种类型rna,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
21.核糖体开关(riboswitch):一种信使rna,可在其5’端附近结合特异性小分子从而改变其二级结构,使之不能够被转录。
22.核酶(ribozyme):催化性rna。
23.根际(rhizosphere):与植物根邻近的区域。
24.rna:核糖核酸,蛋白合成所涉及的为信使rna,转移rna和核糖体rna。
25.rna 编辑(rna editing):除了rna的剪接,通过对编码蛋白的基因转录本的修饰,获得所需要的编码特性。
26.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以反平行dna链为模板,利用碱基配对互补沿5’→3’方向催化rna合成的一种酶。
27.rna加工(rna processing):前体rna向其成熟形式的转变。
28.根瘤(root nodule):生长在植物根部的肿瘤状突起,含有内共生固氮菌。
29.羧酶体(rubisco):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的缩写,卡尔文循环的一个关键酶。
30.瘤胃(rumen):反刍动物多个分隔室的胃的第一个分隔室,在此进行纤维系分解。
s
1.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由超过2000个变种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中的任一种所引起的小肠结肠炎。
2.消毒剂(sanitizer):一种降低但并不完全清除微生物数量至安全水平的制剂。
3.规模化(scale-up): 指从小型实验室水平逐步过渡到大型工业发酵的工业过程中的转化。
4.猩红热(scarlet fever):由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特征性红疹。
5.筛选(screening):任何通过表型或基因型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的过程,但并不抑制或提高特殊表型或基因型菌株的生长。
6.次生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 在生长期末期和稳定期内分泌的代谢物。
7.选择(selection):将微生物培养在特定条件下,使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能够生长。
8.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合成新的双螺旋结构,其中一条链为亲本链,一条链为子代链。
9.半易腐食品(semiperishable food):由于会滋生微生物导致腐败,只拥有有限的保存时间的中等水活度食品。
10.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将天然青霉素经过化学修饰后产生的新品种。
11.感受器激酶蛋白(sensor kinase protein):二组份调控系统中的一个成份,为细胞膜上的整合蛋白,外界信号使其本身磷酸化,然后再将磷酸基团转给感应调控蛋白(见应答调控蛋白)。
12.性传播的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通常由于性接触而传播的感染。
13.鸟枪法克隆(shotgun cloning):通过对任意dna片断的克隆方法建立基因文库。
14.鸟枪法测序 (shotgun sequencing):对基因组随机小片段克隆的序列测定,通过计算的方法,重建整个基因组序列。
15.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宿主中复制的克隆载体。
16.铁载体(siderophore):一种能在很低浓度下与铁结合的鳌合剂。
17.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能够在体外构建带有特异位点突变基因的技术。
18.s-层(s-layer):存在于某些细菌和古生菌细胞表面的最外层,由蛋白质或糖蛋白组成。
19.黏菌(slime mold):与原生动物相近似的,非光合作用、无细胞壁、产子实体结构(细胞黏菌)或者为细胞质团(非细胞黏菌)的真核生物。
20.硫磺温泉(solfatara):一种热的、富硫的、一般呈酸性的环境,通常是超嗜热古生菌的栖息地。
21.剪接体(splicesome):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催化去掉rna初始转录产物的上内含子。
22.自然发生(spontaneous generation):活着的生物体可以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假说。
23.孢子虫(sporoza):不运动、寄生的原生动物。
24.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紧接着指数生长期,群体细胞生长速度降为零。
25.杀菌剂(sterilant,sterilizer,sporicide):能够毁灭各种形式微生物个体的化学制剂。
26.无菌(sterile):所有的生命有机体和病毒都不存在。
27.杀菌(sterilization):将所有活的生物体或病毒从生长培养基上杀死或移除的过程。
28.固醇(sterol):疏水的杂环分子,可增加真核细胞和少数原核生物细胞质膜的强度。
29.严谨应答(stringent response):氨基酸饥饿时激活的一种全局调控。
30.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直接从磷酸化的有机化合物传递一个高能量的磷酸分子给adp,而产生atp的过程。
31.监管(surveillance):当疾病发生时,观察、确认、报告。
32.互养共栖(syntrophy):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降解一种底物的过程,任何一种微生物均不能单独降解该底物。
t
1.t-dna: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ti质粒上转入植物细胞的dna片段。
2.端粒酶(telomerase):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dna的酶复合物。
3.四环素(tetracycline):一类结构中含有四个苯环的抗生素。
4.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e):最适生长温度在45摄氏度和80摄氏度之间的生物体。
5.热聚体(thermosome):一种热休克蛋白(分子伴侣)复合物,能够重新折叠超嗜热古生菌中已部分热变性的蛋白质。
6.类囊体(thylakoid):叶绿体内含有光合作用色素的片层膜。
7.ti-质粒(ti plasmid):是一种土壤农杆菌的质粒,它可携带基因由细菌宿主转入植物宿主。
8.中毒性休克综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tss):宿主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系统性休克。
9.转导(transduction):通过病毒将一个寄主的基因转给另一个寄主的过程。
10.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在翻译过程中作为衔接分子,它既对特定的氨基酸有专一性,又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密码子有专一性。
11.转化(transformation):特指细菌中游离dna的转移过程(见第九章,选择使用)。
12.翻译(translation):以mrna的遗传信息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13.转录(transcription):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14.转录组(transcriptome):在特定的条件下,一种生物所产生的所有的mrna。
15.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携带插入的克隆dna,并可使其稳定遗传的动物或植物。
16.转肽作用(transpeptidation):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胞壁酸残基之间形成的肽键连接。
17.可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转座)到另一个位点的遗传因子。
18.转座子(transposon):转座因子中的一类,带有与转座有关的基因。
19.结核菌素实验(tuberculin test):一种皮试,用于检测以前有无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感染。
20.二组份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该调控系统是由感受器激酶和应答调节子两组分构成的(见感受器激酶蛋白和应答调控蛋白)。
u
v
1.载体(vector)(作为克隆载体):一种dna分子,在细胞中复制的同时,可使插入其中的dna分子也得到复制。
2.媒介物(vehicle):使很多个体感染的非生命的病源物质,常见的媒介物是食物和水。
3.有活性的(viable):有能力进行复制。
4,.病毒载量(viral load):定量评估宿主机体内,通常是血液中的病毒数量。
5.杀病毒剂(viricidal agent):一类阻止病毒复制和活动的试剂。
6.抑病毒剂(viristatic agent):一类抑制病毒复制的试剂。
7.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瘤胃发酵时产生的主要脂肪酸(乙酸、丙酸和
丁酸)。
w
1.水活度(water activity,aw):水在代谢过程中的可用性。
2.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菌株。
x
1.异生素(xenobiotic):一种完全合成的而不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2..嗜干菌(xerophile):在极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或能很好地生存的生物体。
y
1.酵母(yeast):单细胞真菌。
z
1.人畜共患病(zoonosis):首发于动物但又可传染给人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