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酱香型白酒市场品目繁多、鱼龙混杂,其大量感官品质描述令消费者应接不暇、不得其解;相关研究中酱酒的感官表述多元,词汇众多,不利于酱酒感官品质的比较与交流。明确酱酒品质表达的出发点,解决酱酒描述词现存问题、分析其特点、对其进行成体系的梳理汇总,并应用现代感官科学技术对其研究有助于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01.明确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科学表达的出发点
建国后白酒产业“分香型、定代表、名评语”的发展思想是科学总结传统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进步的体现;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结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保持‘分香型’思路,对品评方法与各香型白酒差异描述展开讨论”的研究思路对传统品评方法专业程度过高、评分尺度过大等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积极作用;近代感官技术发展引入中国后“拆解传统评语为‘色、香、味、格’四个维度内的词组并在其之上进行词汇挖掘、拓展与组合”的研究方法符合白酒风味提升、消费方式和社会需求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不同品牌、系列酱酒出于宣传等因素,各自为政开展感官品质描述,对本就多元的描述愈加庞杂。一项有关葡萄酒的研究表明,包装上的感官质量信号对于其市场销售十分重要,其中,感官描述比品种名称(原料品种)和解释性感官标签(如酒质等级、曾获奖项)更受消费者喜爱。与葡萄酒相似,消费者在购买酱酒之前无法品尝,只能依赖于产品包装上的信息选择他们想要的感官质量或风味,市场行为引导的酱酒品质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销量的增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却也有大量低质酱酒借此鱼目混珠。市场行为较难约束,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亟需在科学性、直观性、明确性、连通性等原则指导下建立描述词库与通用导则,以达到其准确、完整、可交流的感官品质表达目的。
02.构建酱香型白酒感官描述词科学分类体系
针对文献、标准中现有酱酒感官描述词在词义、数量与程度词方面的问题,从语言学中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从基元语素出发,对现有酱酒感官描述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其科学分类体系,以达到合并、聚类、阐释等目的。汉语中存在着“语素、词、短语、句子”等由小到大的语言单位和层级结构,语素既是最基础的符号单位,又是汉语语义分析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wierzbicka等人认为“复合词的语义能够被一组意义更简单、更易理解的词语来解释”,并称其为“语义基元(semanticprimitives)”,这是研究词义的重要思路。而汉语词的意合特征明显,其语素有很强的表义性,对更大单位的词义贡献明显,并与词义之间具有很强的推导性。张颖彬等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完善了中国茶叶感官评审术语并构建其风味轮。茶叶和酱香型白酒同样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典型中国特色、中高端形象且有大量感官评审术语,可以参考其研究思路。通过梳理、分析酱香型白酒感官描述词中基元语素,化繁为简,能够构建出全面、易懂、可交流的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描述体系。
03.结合现代感官科学表征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